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請開啟后繼續
  • <table id="g6i6g"><center id="g6i6g"></center></table>
  • <xmp id="g6i6g">
    中國古建筑小講

    中國古建筑小講

    • 作者
    • 張克群 著

    這本圖典收錄了200余座別具特色的經典中國建筑,綿延了華夏4000年文明發展史。簡單易懂的語言描述,幫您了解各類建筑的形態美,理解不同時代的精髓和文化內涵;一目了然的設計理念分析,讓您迅速看懂杰出建筑的獨特之處,感受藝術與生活的真諦;圖文并茂、板塊清晰的排版方式,擺脫了建筑書籍的沉悶枯燥,打造輕松快捷的信息查詢平臺。無論是對建筑感興趣的入門者還是建筑方面的從業者...


    • ¥68.00

    ISBN: 978-7-122-30072-0

    版次: 1

    出版時間: 2020-07-01

    圖書介紹

    ISBN:978-7-122-30072-0

    語種:漢文

    開本:32

    出版時間:2020-07-01

    裝幀:精

    頁數:384

    編輯推薦

    中華泱泱千年,有著濃郁而獨特的文化與悠久而輝煌的歷史。徜徉于神州大地,隨處可見歷代的古建筑,這些古建筑背后埋藏著怎樣的故事?古建筑之美又體現在何處?打開本書,作者會如數家珍般將這些典故向您娓娓道來。

    圖書前言

    咱們老祖宗雖說偏愛詩人、畫家,管實際動手干活的叫做“巫醫樂師百工之人”,還加上什么“君子不齒” 之類貶低的話,但在老百姓的心里,對工匠(尤其是木匠)那是很尊重的。其主要原因是中國古代蓋房子的工匠基本是以木匠為主,加上瓦匠幫點忙,和百姓息息相關的房子就是這樣一間間蓋起來的。都說安居樂業安居樂業的,沒有居可安,怎么樂業呀。沒有房子,上哪兒避風躲雨去呀!要不怎么有關魯班的神話世世代代流傳極廣呢。詩人杜甫的破房子漏雨后,想起光寫詩是擋不了雨的,還是得有房子,遂寫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名句。
    中國的祖先們之所以對木結構情有獨鐘,大抵上有這么幾個原因。其一是自打步入農耕時代,人們的衣食住行都指著土地。衣有棉麻、食賴五谷,住呢,自然也是要用土地奉獻給我們的樹木嘍。其二是周天子太過勤快,他把后世子孫應該干的事,諸如城市規劃、搭建房屋等都做了詳細的規定,使得蓋房子一類的事從此有規矩可依。既然如此,那后人照搬這些規矩就得啦。所以中國古建筑幾千年來,瞧著似乎沒多大變化,直到出現了鋼筋水泥。其三呢,木結構房子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材料易找、施工神速、抗震性好。古代的君王們常常比賽著建宮殿并以此為榮。那速度可是很重要的!可當前朝被滅之后,他們又比賽著燒宮殿。這一壞毛病就顯示出木結構的最大缺點來了:容易著火。這就是大量的古代建筑沒能留存至今的原因。
    那么,我們的祖先們用木頭都建了哪些至今讓我們自己,乃至于讓全世界都驚嘆的建筑呢?我們目前看到的古建筑,按類型大致可以分為皇家建筑(包括宮殿、壇廟、苑囿、陵寢等)、民間建筑(包括古城、祠廟、牌坊、民居、商號、墳墓等)和宗教建筑(包括廟宇、宮觀、清真寺、教堂等)。此外,長城、古橋之類歷史悠久的構筑物在本書中也被算在古建筑里面。
    建筑既是實用之物,又是一種藝術品,而且多數是一種公共藝術品,一般情況下,人們很容易看到和觀賞它。然而,與文學、戲劇、繪畫等藝術門類相比,建筑藝術又有它獨特的內涵和魅力。它自己不會說話,需要有人加以指點、講解才行。本人不才,卻是學這一行的,自覺有責任當個講解員,把我們祖宗留下的美好的東西掰開了、揉碎了展示給大家。讓各位讀者和我一樣,愛上這份獨特的遺產。當然,咱們這本書不是教科書,只是“小講”,也就是走馬觀花,觀其大略,為讀者介紹一下中國古建筑的脈絡,不會讓人感覺很深奧的。不懂建筑的人完全可以拿它當科普讀物來把玩。
    
    張克群
    

    作者簡介

    張克群,生于德國柏林,4歲時隨父母回到中國。1961年考入清華大學建筑系,畢業后一直從事建筑設計,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F退休定居美國。作品有高低樓房若干,小說體傳記《飛》、《藝術人生》等。 作者家學淵源,親友中名人輩出。

    精彩書摘

    這本圖典收錄了200余座別具特色的經典中國建筑,綿延了華夏4000年文明發展史。簡單易懂的語言描述,幫您了解各類建筑的形態美,理解不同時代的精髓和文化內涵;一目了然的設計理念分析,讓您迅速看懂杰出建筑的獨特之處,感受藝術與生活的真諦;圖文并茂、板塊清晰的排版方式,擺脫了建筑書籍的沉悶枯燥,打造輕松快捷的信息查詢平臺。無論是對建筑感興趣的入門者還是建筑方面的從業者,這本書都能滿足您的審美需求,成為您閑暇時全面了解和欣賞中國建筑的必備指南。

    目錄

    概說 古代建筑長什么樣	001
    
    甲篇 皇家建筑
    第一講·天子之城和宮殿
    燕下都 荊軻由此出發	013
    唐長安城 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014
    明南京城 奇怪的葫蘆形城墻	018
    明清北京城 壯觀的帝王之都	021
    大明宮 唐帝國的統治中心	031
    北京故宮 明清皇城六百年	035
    北京景山 大明王朝終結于此	041
    沈陽故宮 皇太極的發祥地	044
    布達拉宮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宮殿	048
    
    第二講·祭壇廟宇和園林
    天壇 與上天對話的地方	051
    先農壇 祈求豐收之壇	055
    太廟 明清皇家祖廟	057
    大高玄殿 皇家御用道觀	059
    北海 四朝皇家園林	061
    團城 園林中的園林	065
    頤和園 慈禧太后曾在這里遛彎兒	068
    圓明園 歷經劫難的皇家園林	074
    
    第三講·帝王陵寢
    古燕國王公墓 西周燕國諸侯之墓	080
    中山國王陵 東周中山國君之墓	081
    秦始皇陵 塵封的帝國之謎	083
    漢武帝茂陵 規模最大的西漢帝陵	085
    霍去病墓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087
    南京六朝墓 半部六朝史	088
    唐太宗昭陵 開創唐代帝王依山為陵的先例	089
    乾陵 李治、武則天合葬墓	091
    宋陵 看守農田的皇陵	094
    松贊干布陵 與大山同壽	097
    成吉思汗陵 一代天驕的衣冠冢	099
    金陵 鮮為人知的陵墓	100
    明十三陵 群山環抱的愚昧與睿智	103
    沈陽三陵 埋著入關前的后金皇帝	108
    清東陵 半部清朝史	112
    
    乙篇 民間建筑
    第四講·古城風貌
    山西平遙 晉商的家	119
    河南開封府 包龍圖坐鎮之地	123
    遼寧興城 袁崇煥戰斗過的地方	125
    山西分水亭 分得公平合理	129
    湖北荊州 兵家必爭之地	131
    福建趙家堡 王朝遺民后代的思念	133
    臺灣臺北府 巖疆鎖鑰	139
    北京國子監 中國最早的高等學府	142
    
    第五講·紀念性建筑
    曲阜孔廟 儒家的誕生地	148
    泰山岱廟 歷代封禪之地	151
    安徽棠樾村鮑家祠堂 一部徽商家族史	155
    北京文丞相祠 千秋永唱正氣歌	156
    成都武侯祠 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	160
    太原晉祠 護佑山西兩千年	162
    安徽棠樾牌坊 關于烈女的記憶	163
    安徽歙縣許國牌坊 蒙騙皇帝得來的建筑	166
    
    第六講·民居
    北京四合院 如同圍城	179
    河南馬家大院 中州第一名宅	198
    山西平遙住宅 最早銀行家的家	200
    安徽呈坎村 按八卦設計的村子	202
    江西婺源李坑村 歷史文化名村	206
    浙江南潯古鎮 水邊的恬靜小鎮	209
    福建永定土樓 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	211
    
    第七講·商號、園林及墳墓
    山西平遙票號 中國最早的銀行	219
    老北京商鋪門臉 花哨的外表	221
    北京恭王府花園 幾代王爺的享樂之地	224
    北京醇親王府 后海邊的美麗王府	229
    江南園林 樸素恬靜之地	231
    嶺南園林 夾雜了商業氣息	234
    北京醇親王墓 慈禧太后妹夫的墳	238
    桂林靖江王陵 傳承十四代藩王的派頭	240
    北京田義墓 葬著個難得的好太監	242
    
    丙篇 宗教建筑
    第八講·佛教石窟、名山及佛塔
    佛教石窟 文化藝術的寶庫	249
    四大佛教名山 佛寺密集之地	259
    佛塔 逐漸中國化的建筑形式	263
    
    第九講·佛教廟宇
    五臺山佛光寺 梁思成林徽因的偉大發現	281
    天津獨樂寺 僅存的三大遼代寺廟之一	283
    遼寧奉國寺 歷經劫難幸存至今	286
    山西大同華嚴寺 帶圖書館的廟	288
    北京潭柘寺 比北京城還古老的寺廟	290
    北京天寧寺 姚廣孝所終之地	292
    河北正定隆興寺 神奇的轉輪藏	294
    北京法源寺 為忠魂祈禱	296
    山西廣勝寺 《金藏》歷險記	299
    拉薩大昭寺 拉薩的“城市精神中心”	303
    云南曼春滿寺 南傳佛教寺廟	305
    
    第十講·道教建筑及媽祖廟
    道教石窟 傳遞道教文化	312
    道教名山 洞天福地	316
    北京白云觀 一言止殺有奇功	322
    北京呂祖宮 百年道觀	325
    四川文昌宮 供奉掌管文運之神	327
    山西懸空寺 建筑奇觀	328
    媽祖廟 對一個好女孩的祭拜	330
    
    第十一講·伊斯蘭教建筑
    廣州懷圣寺 中國最早的清真寺	337
    揚州仙鶴寺 中阿建筑風格的結合	339
    杭州鳳凰寺 中國四大清真古寺之一	340
    泉州清凈寺 中阿友好交流的見證	341
    京牛街禮拜寺 清真寺的一個佳例	343
    西安化覺巷清真寺 600年歷史的清真寺	347
    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寺 能容納萬人的禮拜寺	349
    吐魯番額敏寺 沙漠里的寺院	351
    福建泉州圣墓 鄭和在此立碑	352
    
    第十二講·天主教建筑和基督教建筑
    北京東堂 融合中西建筑風格	356
    天津望海樓教堂 飽經滄桑	358
    濟南洪家樓教堂 華北地區最大的教堂	359
    上海徐家匯天主堂 一座標準西式教堂	360
    廣東湛江維多爾教堂 絢麗的花窗	362
    北京亞斯立教堂 建筑風格別具特色	363
    
    丁篇 其他構筑
    第十三講·長城與古橋
    北京明長城 好漢當到此	373
    河北趙州橋 最古老的橋	377
    北京盧溝橋 數不清的石獅子	379
    北京通州通運橋 蕭太后年間建的橋	379
    河北贊皇縣鳳凰橋 與古松共生千年	382
    
    參考文獻	384
    
    

    發送電子郵件聯系我們